Posts

了解佛教

《大般涅槃經》:「諸惡莫作,諸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」。 有人需科學證明佛的存在才信佛,有人說大家修行不再輪迴為人,世界無人不是好事,基督教來傳福音者稱佛教無用。這都是對佛教誤解和不了解造成的。以下節錄晚近明師大德解釋佛教基本教義觀念與修行方法,供君參考。看後不信,請勿毀謗,謝謝。 了解佛教 十二因緣 《心經》中的「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」,這是說「十二因緣」的道理。由這十二種的緣作為助緣,幫助人生了死,死了生。這「十二因緣」就是:無明緣行,行緣識,識緣名色,名色緣六入,六入緣觸,觸緣受,受緣愛,愛緣取,取緣有,有緣生,生緣老死。 什麼是「無明」?「無明」就是不明白。不明白又是什麼呢?就是俗話所說的糊塗。糊塗就是不懂道理,糊糊塗塗的。因為糊糊塗塗的時候不明白,就做出糊塗的行為,就有妄行了。什麼叫「妄行」呢?「妄行」就是不應該做的而去做。有了妄行,就有一種虛妄的認識,「識」就是一種認識。有了虛妄的認識,就有一種糊塗的「名色」。有糊塗的名色,就有一種糊塗的入;人有六根,所以就有「六入」。有糊塗的入,就有一種糊塗的「觸」。有糊塗的接觸,就想要有一種糊塗的「受」。有了糊塗的享受,就有了糊塗的「愛」。有了糊塗的愛,就有一種糊塗的「取」。有了糊塗的求取,就想有一種糊塗的「有」,有也就是得。有了糊塗的得,就有了「生」。有了來生,就有了「老死」。 這一些個因緣,都是開始於這個「糊塗」。開始是糊塗,所以結果也糊塗;這一生糊糊塗塗的,又有一個來生,來生還是糊塗。十二因緣最初就是個糊塗,所以十二因緣就是個糊塗因緣。糊塗因緣,就是凡夫所不能明白的這種因緣。這十二因緣就是說「我們人怎麼樣受生、怎麼樣死的道理」。 人的欲念,食欲或者色欲,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呢?都是從「無明」生出來的,「無明」就是糊塗的一個別名。無明生出來了,就想要去做。因為無明,就有男女的性行為。這個性行為就是由糊塗而發生,然後才有這種糊塗的行為,這就是「無明緣行」。有糊塗的行為,然後就生出來一種糊塗的認識、糊塗的分別。這種識也就是中陰身,在男女有性行為的時候,這中陰身離得千里萬里,都看得到這個地方有一線很小、很小的光明,它和這個父母有眷屬因緣的,就看得見這個亮光,就到那兒去投胎,這個識就投胎了;所以說「行緣識」。 「識緣名色」,識投胎了,這就有了「名色」。「名」,就是受想行識四蘊;「...